網頁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緣起 . 性空

請師傅解說,  緣起法是什麼? 諸法又是什麼? 緣起法包括諸法嗎?

〈緣起法〉是在說什麼?

〈諸法〉又是在說什麼?

〈緣起法〉包不包含〈諸法〉?

還是說「緣起法」不能涵蓋「諸法」?



慧廣法師答 :-

〈緣起法〉是在說什麼?

說靠著各種條件,各種因素而有的東西,不是真實的,因為它沒有自己的主體。

〈諸法〉又是在說什麼?
說人類感官所面對的一切存在,不論有形、無形,不論可見、不可見,佛學名詞叫做「諸法」。

〈緣起法〉包不包含〈諸法〉?還是說「緣起法」不能涵蓋「諸法」?

表面上來看,「緣起法」包括「諸法」,實際上,有「法」非緣起法所能攝。

就是緣起法追溯到最後,亦非緣起法,因為緣起亦緣起,緣起即了不可得,所以說「緣起性空」。「空」也是緣起法嗎?如果「空」是緣起法,則空不得說是空,因為緣起法是「有」。雖然是假有,但總是「有」,有形跡或無形跡,心可感知。

以我們這個「心」來說,你說它是緣起法嗎?表面上看來是的,有行動、有形相,所以說是緣起法。但那是心的作用與結果。當心都沒有作用、也沒有結果,心就沒有動靜相,你說「心」還是緣起法嗎?不是。

或許你會說,當你說「心」的時候、付予「心」名詞的時候,「心」就是緣起法了。可是,不付予「心」名詞的時候,「心」就不存在嗎?也不是,只是它不是有為法的存在,而是一種無為的自在。表面上來說,是「空」,因為不是有為法,沒有行相、動態可得。但這「空」,只是形容它不是一般人可見、可感知的有為法,並非斷滅空無。

佛陀在世的時候,也就是後人認為原始佛教的時代,佛法談的比較淺近,佛與佛弟子,常以緣起法涵蓋一切法。當修行人認知到緣起法是無常、苦、空、非我的時候,心就會離去緣起法的執著,止息了心的作用、結果,回歸到心的體性,證得涅槃而得諸法寂靜的解脫。

在修證佛法上,這樣就夠了。涅槃不可說,唯證乃知,何必多加言詞,增益執著?

但離佛越遠,修證者少了,佛弟子大多只在談論佛法,為了不讓人誤解,就分別了許多名相,增加了許多名詞。例如:大乘佛教的「百法明門論」,談到一切法,歸納有百法。百法中又分類為五大類: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無為法又有六種: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不動滅無為、想受滅無為、真如無為。

除了「真如無為」之外,都可以說是緣起法,都是有因有緣,有造作才有結果的。但「真如」非造作得,不可說是緣起法。

「真如」的名詞只是方便指陳,佛世叫做涅槃、證果,大乘佛教又叫做佛性、自性、實相、法身、本來面目……等等,它是有別於凡夫可知的無為不生滅法。一切修行人皆因證得此不生不滅而得解脫生死煩惱,成為出世四果聖人,或十地菩薩乃至成佛。

如果「真如」是緣起法,依因待緣而有,真如便無自體,只是空無。那麼,證得此法的四果、十地乃至佛陀,有天可能會再退轉為凡夫眾生。這不符合佛說聖量。

所以,在有修有證之下,必有一無修無證者,也就是說,在緣起法之下,必有一非緣起法者,如此,究竟解脫乃有可能。

可知,佛法並非只談緣起法,必須談到「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也就是現今佛學家喜歡說的「緣起性空」,不只是見到緣起,還要見到「性空」。但要注意,這不是意識分別之下的見到,而必須是相應的證知,力用才會出來。

「性空」已非緣起法,雖然見者可能依緣起而得性空,好像性空也不離緣起。但那只是方便,真的契入了「性空」,就知「性空」非緣起法。

凡有言說,皆是方便。方便是為了讓人驅入究竟(實相)而得解脫現象的妄執,成就佛法的解脫聖道。能夠如此,才能彰顯佛法的功用價值。



6th Dec 2010, 11:50 A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