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佛寶 . 佛陀

現今的 佛教 教主是 釋迦牟尼佛賢劫千佛 中的 四尊,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降生在古印度中北部,  應化於此娑婆世界教化眾生.
釋迦 原為梵語,  意譯 能仁佛陀化導世間眾生, 為 能化之人, 故又稱為 能人、能仁.  能仁 為諸佛的 通號
释迦牟尼佛




佛地論》說 : 「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開覺一切有情,如睡醒覺,如蓮花開,故名佛也.」
佛的意義為 覺者、智者.  而佛性人人本具, 只要能證悟自心本性,達到佛的境界, 則人人皆可成佛,  稱為佛陀.  佛陀出現在世間, 為世間難得的珍寶, 故稱為 佛寶.
心地觀經》中說 佛寶具足 六種 微妙功德,  如是六微妙功德, 常能利益一切眾生,  利益眾生故, 佛寶有不思議恩.  六種 微妙功德如下 :  
1.  有無上大功德田
2.  有無上大恩德田
3.  於無足者、二足者、多足者中最尊貴
4.  極難值遇,如優曇花
5.  獨出現三千大千世界
6.  圓滿世間、出世間功德

「佛」是「佛陀」的簡稱, 又稱 浮圖、浮陀 等, 意譯為 覺者 或 智者.  亦即佛陀是具足 自覺、覺他、覺滿, 如實知見一切法的 性相,成就 無上正等正覺 的大聖者.
自覺、覺他、覺滿, 是「覺」的三個層次. 
自覺  —  是本身對諸法實相有了正確的認識與覺悟, 不同於 凡夫 的 不覺 與 外道 的 錯覺, 因此又稱 正覺.
覺他  —  是菩薩們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轉而覺悟他人, 有別於二乘人的自覺, 故又稱 等覺 (遍覺).
覺滿  —  專指佛陀自覺、覺他的智慧達到 究竟圓滿 的境界, 又稱 無上覺, 有別於二乘及菩薩雖能自覺、覺他, 但未能破盡 見思、塵沙 二惑,  佛陀以 無漏清淨 的智慧破除根本 無明 (無明)斷盡見、思二惑, 圓滿菩提, 成就佛道,始能成為 三覺圓,萬德滿 的聖者, 所以也稱為 阿耨多羅三藐三佛,意即證得 無上正等正覺 者.
佛陀具足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一切智  —  是二乘了達諸法總相, 認識諸法本體是空的智慧.
道種智  —  是菩薩認識諸法別相,了知諸法的千差萬別乃緣生而有的智慧.
一切種智  —  唯佛陀所證, 是能通達 緣起性空 的諸法 總別 相, 亦即認識色空不二、性相一如的 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學佛即以佛陀為 導師, 向 佛陀 學習, 此即所謂 學佛學習佛陀的 慈悲、智慧、威力, 及其殊勝功德, 達到三覺圓滿, 萬德具足, 終有開悟、見性、圓滿佛道的一天.

9th Jun 2009, 10:19 A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