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交蘆 . 能所功能的運作

首楞嚴經》卷第五 :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蘆,就是 蘆葦.

其中 交蘆 是指什麽呢 ?

三蘆束,相交叉而立,名為「交蘆」.

什麽叫 三蘆束 ?

三個蘆草的枝幹綁在一起,名為「三蘆束」.

一切 因緣所生法,都非 單一 因緣就可以成立的,就如同 交蘆 不是一個蘆支,就可以令 立起來 的 !

如當我們看見 色塵 ,至要有 能看的功能眼根色塵 這三個條件,所以才用 交蘆 為比喻.  因為經文就是在說明 根塵的運作方式.

說 :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所以才說 : 當我們看見色塵,至要有「能看的功能」、「眼根」、「色塵」這三個條件,所以才用 交蘆 為比喻.

經文,當依前後文來理解,是 以經解經 !

空門 來運用.  如實知有如實知無.

在《首楞嚴經》中,交蘆一詞,出現過兩次.

1.  說 :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

2.  又說 :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花,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

因此,交蘆 的比喻,都是在說明 能見、所見.

因此,開始觀照 當我們看見樹.  這時,就得有「能見的見性」「眼根」「」.

這時,依此 能見、所見,因為過去早就知道共有五層能所,當證入寂滅之時,此五層能所都是會變成所見,而無一是能見,甚至連最後的能見,也是非有非無,因為必需要 三個條件一起 才能產生 看見樹 這個現象來.

因此,佛說 由塵發知 —— 是您認識到 塵相,才知道自己有 可以看見的功能.

如果,我們沒有看見任何明暗等八種塵相 (明暗、通塞、同異、清濁),我們是 不會知道 自己有 看的功能在運作的 !

佛說 因根有相 —— 是指眼根,如燈光,可以顯相,所以如果 沒有眼,是無法 顯相,就如同沒有燈,是不能顯相的 !

佛說 相見無性 —— 是指當您看到相時,這 能見及所見,都是無自性 的 !

如佛說 同於交蘆,就如同將三枝蘆葦的杆子綁在一起就可以立起來,少了一枝,就立不起來,當我們看到相時,也是如此,需要 至少三個條件 才能產生 看到相 的事情來.

五層能所 都破,入 金剛寂滅 時,是屬於 等覺 位的菩薩了.


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只要時時依 一切真實的來觀照,則要 成就菩薩無上知覺(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 證入,則要 修行,那是要花時間的!

說 : 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16th Dec 2010, 9:32 A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