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早晚課誦 . 安住身心

每天的 定時定量 早晚課誦, 也是佛弟子修行的 重要 一環,借著課誦的莊嚴時刻,使身心得到 沉澱,讓 智慧 漸漸地開啟,善種 亦悄然萌芽...
Picture



 

 

 

 

 

 

 

   


有位法師,因血壓偏低,無法參加早晚課,所以心生掛礙.
便來到方丈室問和尚:「師父,弟子無法參加早晚課,該怎麼辦呢 ?」
老師父淡然地回答:「不做早晚課,好啊.」
法師一聽,接著說:「可是,做早晚課是出家人的本分.」
老師父隨即說:「認真做事就是做早晚課,一心不亂就是做早晚課.」
法師聽了,恍然大悟.
早課, 提醒我們一天中要時時 醒覺,念念都為眾生,培養 願力,無論做什麼事情,比如: 掃地、做飯、還是買東西,都要 離相、轉念、發願力心、生慈悲心 等,把念頭 安住 在覺悟的大道上.  晚課, 讓我們 檢查 一天中所作的一切, 是不是符合 佛陀的教誨 ?  做的是否 如法如律 ?  徜若不然, 便應借助晚課時 懺悔業障,誓不再犯.  早晚課是形式 ( 定時定量 的早晚課仍是必需要的 ),真正早晚課在 日常生活 中,面對長輩, 上好 孝心 的課,面對該做的事情, 上好 正知正見 的課,上好 願力 的課,面對 逆境 時, 上好 深信因果 的課,上好 離相修善 的課,並把早晚課擴大到 二六時中,於二六時中無時無刻都是在 修持,白天做事情的時候,都在念念為眾生而做,加上正知正見的念頭,對眾生慈悲,平等待人,無私奉獻, 晚上睡覺也安住在修持中, 只有這樣做了,才是真正意義的早晚課.  假如某一天有事忙,沒時間上早晚課,那就應該 隨緣辦佛事,安心做事情,這樣做佛事就和上課一樣功德.  如果那邊忙著等你,你卻在這裡還急急忙忙上課,則兩邊的事都沒有可能幹好.  所以說,佛法是非常 活潑 的,決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死板,那樣不會變通,那不叫佛法,那叫 佛呆子.  禮佛 很重要,這個外在的 形式 是修行的一部分.  禮佛姿勢要 正確,前額完全著地,手肘靠近膝蓋,兩膝打開約八英吋, 要慢慢地拜下,觀察身體狀況,這是 對治我慢 的良方,因此要常禮佛.  拜三拜時,內心憶念 佛、法、僧 三種德行,也就是內心 純凈、光明和安詳.  我們藉著外在形式來訓練自己,使身心和諧.  禮佛時, 不要 別人怎麼拜,這是錯誤的,別人的漫不經心,也不用去評斷.  人是很難調教的,有的學得快,有的根器鈍,評判別人 只會增加 我慢,相反地,要觀察自己, 常禮拜可袪除我慢. 已經與法 融為一體 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論他們做什麼 ── 走路、吃飯、大小便,都是在禮拜,因為他們已 超越自私我相.   *******    小故事一則 :-
24th Aug 2009, 11:00 A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