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修慧的重要性
又有些人學佛後,修行一段時間後,覺得開悟了,覺得解脫了,可是在人事上,在工作上,好像也沒有很順利,爲什麽?
又有些人,學佛後,認真的布施修福,慈悲助人,可是有時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爲什麽?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出在於沒有“福慧等持”,也就是沒有 福慧齊修,所造成的不圓滿.
有句話說: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就是指有慧無福. 什麽也做不成的.
又如: 孩童私自初煮飯. 雖有米、水、鍋子等,那是屬有福,但慧不足所以很難煮成美味白飯,但總不會餓死的.
因此,從以上兩個比喻來看,有慧無福,英雄無用武之地. 有福無慧,做事難圓滿.
因此,修福修慧都很重要,而其中修福更重要. 因爲 福是慧的資糧.
佛經故事: 昔有二人同修行。一人專修福。一人專修慧。經數世後。專修福者因受福而作惡墮於象中。以有余福。人乘之以戰。有勝敵之功。國王賜以璎珞。其專修慧者得阿羅漢果。以不曾修福故。爲僧而乞食。多不得之。
故偈云: 修福不修慧。像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以上是證明修慧比修福重要,爲什麽說修福比修慧重要呢?
那是因爲被故事中的阿羅漢跟大象的樣子,障礙住了觀察,所以才會誤解佛陀的意思.
《生經卷三》云: 福德爲第一,所在得自然,富樂無有極,生生爲福田,福爲天帝釋,梵天轉輪王,亦得成佛道,具足道法王.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有智慧、或有工巧明、或長得端正,或有精進力,都是從福德門來的,一旦遇到有福德的人,這四類人都成爲有福德的人的臣樸. 因此,我們就應該知道有福慧的重要性了.
23rd Apr 2010, 10:34 AM
在佛教中,經常強調修福及修慧的重要性. 但一般人學佛後,常常感覺到智慧提升了,可是生活上並沒有改善,不知中間出了什麽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