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又是 宇宙 的意思, 古往今來 的時間是「宇」;上下四方 的空間是「宙」,所以宇宙其實就是我們所賴以生存的 大環境 ── 包括時間與空間,具體的說,主要指 此方世界、他方世界 等國土世間,又叫 器世間.
大的空間叫 佛剎、虛空,小的叫 微塵,名稱雖然不同,卻都稱為 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從佛法上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泛指宇宙,它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是無量無邊,無垠無涯的.
三千大千世界係古代印度人之 宇宙觀. 構成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個小世界,是以 須彌山 為中心. 須彌山,又稱 蘇迷盧山、須彌盧山、須彌留山等,意譯作妙高山、好光山、好高山、善高山、善積山、妙光山、安明由山. 梵語須彌,意譯 妙高, 因為此山入海深 八萬四千由旬 深,(印度一由旬等如中國四十里)出海亦八萬四千由旬 高,故言高;此山由 眾寶所成,故言妙.
《長阿含經 卷十八 閻浮提洲品》記載 : 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也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山勢筆直,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的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的宮殿,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的門、牆、窗、欄、樹等,都是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的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是帝釋天居住的地方。
三千大千世界周圍環繞 四大洲、九山八海,乃至 色界 的 初禪天 以至大地 底下 的 風輪,如此世界稱為 一小世界. 一個小世界包含了 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乃至天道的 欲界天、色界初禪天,以及日月星辰,相當於一個 太陽系 的世界. 每一個小世界的最下層是一層 氣,稱為 風輪;風輪之上是一層 水,稱為 水輪;水輪之上是一層 金,稱為 金輪;金輪之上就是 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的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的 最中央.
須彌山從地面向上,至須彌山之 半,是 第一層天, 至 山頂 為 二層天,再往上有 四層天,因這 六層天,都有 男女飲食 之欲,所以稱是 欲界天. 再向上有 十八層天,分為 四禪,只有莊嚴形色,所以名為 色界天. 再向上還有 四層天,不著 形色之相,所以名為 無色界天.
須彌山的四周皆是 大海,海的四周又有 山,因純金所成,故名金山. 山之外復有 海,海之外復有山,如是七重,故名 七香水海,七金山. 第七重金山之外,圍繞 鹹水海;鹹水海之外,圍有大山,名 大鐵圍山. 此山之東,有 東勝神州,之西有 西牛貨州,之南有 南贍部州,之北有 北俱盧州. 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就是南贍部州. 加上須彌山本身, 如是合 九山八海,與四大部州;上至初禪天,是一個太陽,與一個月亮可以照臨的地方,名一個小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是以須爾山為 中心,四面有四大部洲,有一個 太陽,一個 月亮,合起來為一個 小世界,這是佛經上講的這個世界最小的單位,合此 小世界 一千個 名為「小千世界」,再合此「小千世界」一千個,名為「中千世界」. 再合此「中千世界」一千個,名為「大千世界」. 為什麼「大千世界」上面再加個「三千」呢 ? 這是因為此「大千世界」有 三個疊數,成自小千、中千、大千故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 就是 釋迦佛 教化的一個區域,
在廣大的宇宙裡,森羅萬象,林林總總,佛法將之總括歸納為「有情世間」與「器世間」.
有情世間 指眾生 由惑造業 所感的有 生死 的色身,器世間 是眾生所依靠的 宇宙國土. 器世間不但提供我們活動的空間、場所,並且供給我們賴以生存所必須的事物. 如太陽所發出的光熱,空氣, 山河大地、各種礦物以及水火風電等,器世間提供我們 生存 的條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是我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 所以我們理應 關心 我們的 宇宙世界,愛護地球.
然而,以我們的 淺薄而有限 知識,實在無法 一一了解 廣大無邊的世界,因為宇宙之大,實非人類能 想像 得到的. 然佛教 唯識家 說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些都告訴我們,世界只是我們 心中 的 一念 而已. 因此,我們如果能將宇宙 納 於胸中,對宇宙萬物便可以了然於心,因為法界之寬,其實也只在 當下一念.
古德 云 : 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王陽明先生 說 : 「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
2nd Aug 2009, 9:00 P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