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念,就是 念安那般那.
安那般那,就是 出息入息,也就是 呼吸. 念安那般那,就是將 注意力 放在呼吸上來 開發覺照力及解脫力.
那如何 通過 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來開發 覺照力及解脫力 ?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恭喜 . 兔年吉祥
今天是農曆辛卯年正月初一,
亦是彌勒菩薩聖誕.
祝福大家
身體安康,平安吉祥,災難遠離,福慧雙增,
違緣消滅,順緣增長,廣結善緣,廣布佛法,
廣聞深思,勤修佛法,六時吉祥,所願成就!






8th Feb 2011, 8:15 AM
8th Feb 2011, 8:15 AM
節錄 . 佛教是主張苦行的宗教嗎?
當我們尚未解答這個問題之先,應該明白一下苦行兩字的定義。
一般所說的苦行,大抵是指以自苦為手段以解脫為目的而言。從原則上說,這個觀念並沒有錯,若從出發點上說,卻大有區別:
藥師如來 . 本願大慈願心
── 創古仁波切
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通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簡稱為藥師佛。能除生死的病,故名藥師;能照三有之闇,故為琉璃光。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領著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二大脇侍及十二藥叉神將等眷屬,在東方淨土化導眾生。
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通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簡稱為藥師佛。能除生死的病,故名藥師;能照三有之闇,故為琉璃光。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率領著日光菩薩、月光菩薩二大脇侍及十二藥叉神將等眷屬,在東方淨土化導眾生。
NYE 2010 . 炎炎雜想
今宵守歲, 不想還是守到電腦前來, 記下點滴片言隻語, 漫遊於思緒起伏間 !
2010 歲末了, 夏大人卻張開火紅的雙臂, 以 41°C 高溫送往迎來, 除舊佈新. 現雖時值夜深了, 高燒中的城市, 觀乎仍沒有退熱的打算啊 ! 幸好只炙熱一天而已.
2010 歲末了, 夏大人卻張開火紅的雙臂, 以 41°C 高溫送往迎來, 除舊佈新. 現雖時值夜深了, 高燒中的城市, 觀乎仍沒有退熱的打算啊 ! 幸好只炙熱一天而已.
佛教知識 . 出家的基本條件與儀式
出家的基本條件與儀式 ◎思 齊
出家是指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凈行。又因出家是遠離世俗之塵,也稱「出塵」。出家須剃鬚落髮,並穿著壞色的衣服,所以出家又稱剃髮、剃染、剃髮染衣、落染等。在七眾弟子中,除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屬在家外,另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等五眾皆為出家眾,稱為出家五眾。
出家是指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凈行。又因出家是遠離世俗之塵,也稱「出塵」。出家須剃鬚落髮,並穿著壞色的衣服,所以出家又稱剃髮、剃染、剃髮染衣、落染等。在七眾弟子中,除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屬在家外,另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等五眾皆為出家眾,稱為出家五眾。
出家須知 . 慧瑩法師 (2)
在僧團裏,所謂的六和共住,就是無我、無私、平等。大家住在一起,所有人都要持戒,不管你在家時怎樣有地位,怎樣有財富,出了家,人人都要守戒律,要戒和同遵。大家都要智信三寶,見解是一樣的,就是見和同解。大家的受用是一樣平等的,不會誰厚誰薄,人人都是三衣一缽,就是利和同均。大家做到戒和同遵,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表現在身口意上,就是身和同住,口和無爭,大家絕不會打架吵架,還要做到意和同悅,大家都歡歡喜喜。這樣才謂之出家人,才謂之出家的僧團。這僧團就做到無私無我,平等自由的實現,打破了在家人那種自私、我執、有範圍、狹隘,為自我圖謀利益的觀念。佛陀建立這樣的僧團,實在是要啟示社會大眾,應該學習這種無我無私的精神,然後世界才有和平的一日。如果大家有私有我,處處為自我,為自私著想,爭權奪利,這個世界永遠只有鬥爭。
出家須知 . 慧瑩法師 (1)
出家須知
一九八七年八月七日慧瑩法師講於慈航淨院 何翠萍筆錄
今天我為大家講講出家的問題。出家的意義我們都應該知道,同時,我們也要知道為何出家,出家以後,對於自己有何要求,應怎樣督促自己,鞭策自己上進,這些問題,所有出家人都應知道。而這幾個問題,都有相關性,我不須逐一來講。至於講到開示,我實在是不敢當,我現在只是引用四阿含經裏的幾段經文,來勉勵自己,勉勵大家。
一九八七年八月七日慧瑩法師講於慈航淨院 何翠萍筆錄
今天我為大家講講出家的問題。出家的意義我們都應該知道,同時,我們也要知道為何出家,出家以後,對於自己有何要求,應怎樣督促自己,鞭策自己上進,這些問題,所有出家人都應知道。而這幾個問題,都有相關性,我不須逐一來講。至於講到開示,我實在是不敢當,我現在只是引用四阿含經裏的幾段經文,來勉勵自己,勉勵大家。
節錄 . 何謂 六根清淨 ?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
至於甚麼叫做六根,又甚麼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
四聖諦 . 觀苦 知苦 離苦 (1)
四聖諦 是佛陀教法中的 解脫苦的輪回的根本大法. 別的解脫法,都是 架 在四聖諦上而修,才能成功的.
四聖諦爲什麽是根本的 ? 別的就不是根本嗎 ? 行者應該怎樣 運用四聖諦 去 面對 人生,以及人生的許多問題呢 ?
四聖諦爲什麽是根本的 ? 別的就不是根本嗎 ? 行者應該怎樣 運用四聖諦 去 面對 人生,以及人生的許多問題呢 ?
節錄 . 佛教相信超度亡靈的功用嗎?
不用說,佛教是相信超度作用的。
不過,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種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所以修善的主要時間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後,由活人超度死人,雖以修善的功德迴向給死人,地藏經中說,死人也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
不過,超度的功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超度只是一種次要的力量,而不是主要的力量。所以修善的主要時間是在各人的生前,若在死後,由活人超度死人,雖以修善的功德迴向給死人,地藏經中說,死人也僅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其餘的六分,乃屬活人所得。
普賢菩薩 . 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讚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
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給心一個家 . 讓心回家休息
大寶法王開示:如何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修持佛法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9年1月1日下午
翻譯:堪布丹傑
教授: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時間:2009年1月1日下午
翻譯:堪布丹傑
昨天有一位法友,他問了一個問題:一位佛弟子,尤其是一位在家人,如何在生活當中,在工作、在家庭當中,修持佛法。今天下午就以這個問題為基礎,談一些相關的內容。昨天的問題呢,請丹傑來幫大家念一下。
生氣 . 無能的表現
修行有 善巧,才能夠得知何法適合自己,而依已經産生的問題,來 找經文,來用方法,來解決 問題,這就是 適合 自己的最好方法.
生氣時,是因為所發生的事件,不能解決 的才會生氣. 故瞋心起時,會有強烈的情緒,當下 想不出解決方法. 正因爲如此,便能明白 生氣實際上是沒有用的,不能解決問題的.
生氣時,是因為所發生的事件,不能解決 的才會生氣. 故瞋心起時,會有強烈的情緒,當下 想不出解決方法. 正因爲如此,便能明白 生氣實際上是沒有用的,不能解決問題的.
機鋒辨禪 . 現代禪林盛事
佛教新聞
2010年8月14日上午,備受各界關注的第五屆少林問禪 —— 2010年機鋒辨禪初賽在電光火石的機鋒相對中正式拉開帷幕,通過層層篩選、預賽晉級的18位選手,在三場初賽中進行了激烈而精彩的角逐,與全國各地趕來的四眾弟子、佛學愛好者數百人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參究疑情、探討禪機、印證佛法,共襄現代禪林盛事。
2010年8月14日上午,備受各界關注的第五屆少林問禪 —— 2010年機鋒辨禪初賽在電光火石的機鋒相對中正式拉開帷幕,通過層層篩選、預賽晉級的18位選手,在三場初賽中進行了激烈而精彩的角逐,與全國各地趕來的四眾弟子、佛學愛好者數百人在禪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參究疑情、探討禪機、印證佛法,共襄現代禪林盛事。
永恒的時間 . 佛教的時間觀 (一)
您會如何去理解 時間 的意義呢 ?
修行人當知 過去、現在、未來 這些詞,在運用時,都是用來指向 已發生的現象、正在發生的現象、還未發生的現象,而 不是 用來指向 時間.

修行人當知 過去、現在、未來 這些詞,在運用時,都是用來指向 已發生的現象、正在發生的現象、還未發生的現象,而 不是 用來指向 時間.
爲學日增 . 爲道日損
讀經三昧 :-
- 當讀經之時,不是爲 某一個人 而讀的,而是爲 自己,爲 一切衆生.
- 當讀經之時,不是爲了 趕作業 給老師看,而是爲了 深入經典,學習方法,親證經義.
- 當讀經之時,不是爲了 讀很多遍 來向別人,向佛陀 要功勞,說我很精進,而是爲了 斷除自己的煩惱、業障,爲了 親證解脫自在.
- 當讀經之時,不是爲了讀經 可以得到什麽,而是爲了 學到方法,以便能安全有效的去除什麽.
首楞嚴經 . 諸經總合
《首楞嚴經》確實是一部很好很好的經 !
是直探 諸佛本源 的經.
是直指 衆生本心本性 的經.
是懸示 菩提道次第 的經.
是開示 四聖六凡,也就是 十法界形成的因緣果報 的經.
是說明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解脫,當 如何事先了解障礙,排除障礙 的經.
是直探 諸佛本源 的經.
是直指 衆生本心本性 的經.
是懸示 菩提道次第 的經.
是開示 四聖六凡,也就是 十法界形成的因緣果報 的經.
是說明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解脫,當 如何事先了解障礙,排除障礙 的經.
法門選擇 . 一門深入
佛陀於 《首楞嚴經》 中所教示的法門「大佛頂首楞嚴王三昧」, 就是教我們依自己的 根基, 來選擇修行的 入門處. 這裡共有 二十五個 圓通法門可以讓我們選擇. 只要我們「於一門深入。入一無妄。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在 《楞嚴經》 裡,說到有 廿五圓通. 這廿五圓通, 即是廿五種 修行法門, 是佛陀的大弟子阿羅漢和菩薩們, 在佛前述說自己 最初 是 如何修行 ? 如何得道 ? 用的是什麼方法 ? 證得什麼果位而得到圓滿通達 ? 於是每位聖眾就依次報告, 這報告加起來就有廿五圓通.
在 《楞嚴經》 裡,說到有 廿五圓通. 這廿五圓通, 即是廿五種 修行法門, 是佛陀的大弟子阿羅漢和菩薩們, 在佛前述說自己 最初 是 如何修行 ? 如何得道 ? 用的是什麼方法 ? 證得什麼果位而得到圓滿通達 ? 於是每位聖眾就依次報告, 這報告加起來就有廿五圓通.
出家功德殊勝行 . 海濤法師
出家功德殊勝行 一 海濤 輯
1.爾時世尊告諸長者:「善哉,善哉!汝等發心,樂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爾時世尊告諸長者:「善哉,善哉!汝等發心,樂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值諸佛,受菩提記;坐金剛座,成正覺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入福慧門 . 福慧雙修 (三)
當意識到修福修慧的重要性後,也知道了 福是慧的資糧,慧是福的圓滿 後,我們就要來學習觀察自己的福慧. 1.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一切物質、人手,都湊不起來,總是少這個,缺那個的,那表示我們的福不足,那就要 修福.
2.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一切物質,人手,都具足了,再接著做下去後,才發覺這個事先沒注意,那個事先沒考慮,所以事辦不成,或不圓滿,那都表示我們的慧不足,所以需要 修慧.
3.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沒有想清楚,但是做了後運氣很好,成功了,那是福具足所造成的結果,不是慧所造成的,所以如果這時不懂得 繼續修福修慧,則總有一天福不足時,失敗就會來了.
4.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有想清楚,搜集了很多人的建議,也學了該學的知識及技能,人也找齊了,也事先準備好了,可是事到臨頭時,這個人說沒辦法幫,那個人說東西無法給,這也是屬於 福不足 所造成的.
5.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人事物具足時,做了也有問題;想到自認爲的好方法時,人事物總是湊不起來,則表示這個人的 福慧都不足.
6.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人事物不足時,總會想出方法來解決;人事物具足時,總有方法可以讓事情辦得更好,則表示這個人 福慧具足,那麽,這個人更要懂得 繼續修未來福,及 修更深的智慧.
7. 福慧是修來的,不是天生的. 有福,不懂得繼續修的人,福是用得光的.
8. 有慧,而不懂得繼續修的人,原來會的,是 會忘記的.
24th Apr 2010, 10:04 AM
如何觀察己有的福慧?
2.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一切物質,人手,都具足了,再接著做下去後,才發覺這個事先沒注意,那個事先沒考慮,所以事辦不成,或不圓滿,那都表示我們的慧不足,所以需要 修慧.
3.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沒有想清楚,但是做了後運氣很好,成功了,那是福具足所造成的結果,不是慧所造成的,所以如果這時不懂得 繼續修福修慧,則總有一天福不足時,失敗就會來了.
4.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有想清楚,搜集了很多人的建議,也學了該學的知識及技能,人也找齊了,也事先準備好了,可是事到臨頭時,這個人說沒辦法幫,那個人說東西無法給,這也是屬於 福不足 所造成的.
5.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人事物具足時,做了也有問題;想到自認爲的好方法時,人事物總是湊不起來,則表示這個人的 福慧都不足.
6. 如果有人在做事時,人事物不足時,總會想出方法來解決;人事物具足時,總有方法可以讓事情辦得更好,則表示這個人 福慧具足,那麽,這個人更要懂得 繼續修未來福,及 修更深的智慧.
7. 福慧是修來的,不是天生的. 有福,不懂得繼續修的人,福是用得光的.
8. 有慧,而不懂得繼續修的人,原來會的,是 會忘記的.
24th Apr 2010, 10:04 AM
如何觀察己有的福慧?
入福慧門 . 福慧雙修 (一)
十方三世一切 諸佛 均被尊崇為 “兩足尊”. “兩足尊” 就是 福德和智慧同時具足, 所以是尊貴的, 無可比擬的.
修行人欲成就 無上正等正覺, 需 福慧雙修, 當福慧修圓滿了, 就表示福德具足和智慧具足了, 此時, 他與諸佛是 無二無異 的.
修行人欲成就 無上正等正覺, 需 福慧雙修, 當福慧修圓滿了, 就表示福德具足和智慧具足了, 此時, 他與諸佛是 無二無異 的.
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怎樣修行 . 條件 毛病 步驟
學誠大和尚開示 :-
談到修行,首先要具備兩種條件:一種是 內因,另一種是 外緣.
內因 是暇滿人身,這是我們能夠修行的主因。我們今生今世六根具足,頭腦靈敏,又能夠發心學佛,能夠聽聞到正法,因此要珍惜寶貴的光陰,珍惜這種種殊勝難得的修道因緣。
八關齋戒 . 修持與功德
傳統上 的八關齋戒,都必須到 寺院 裡,請求 法師 傳授. 然後,在清淨的寺院中,住上 一日一夜,過著 出家 般的生活. 培植出家 出世 的種子.
那為什麼要受八關齋戒呢 ?
憨山大師 . 醒世歌
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剎,位於市區五老峰下,南面緊鄰廈門大學。寺內一塊巨石上鐫刻了憨山大師的《醒世歌》,書法遒勁有力,瀟灑超脫。《醒世歌》實在是憨山大師勸慰眾生修心養性積德行善之至理名言。

迴向力 . 行願力 (一)
無上正等正覺 的佛道,從 初發心 開始,共有 五十五 階位. 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覺,乃至妙覺而成佛.
因此,可知在成佛之道的修行中,其中有十個階位是學習「迴向」的法門的. 可見,「迴向」的重要性.
《首楞嚴經》云 :「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好書推介 . 《生死兩相安》電子書
去年, 閣主在電台的廣播中, 得悉香港的著名攝影師葉青霖先生與香港善寧會合作, 出版了一本名為《生死兩相安》的書, 放在各醫院、善寧會 及 葉先生的店子裡, 免費與大眾結緣, 更歡迎各位善長隨緣助印, 功德無量.
一門深入 . 廣學多聞
許多學佛的人把 一門深入 和 廣學多聞 對立起來,認為一門深入就不要廣學多聞,廣學多聞就不要一門深入,其實一門深入和廣學多聞根本就 不是 一個 概念的兩個方面, 也 不是 一個 矛盾的兩個方面, 一門深入是修行的 法門 問題,門者,法門是也,廣學多聞是指 讀經學經 多少的問題.
燒香禮佛 . 恭敬供養
寺院 是佛教徒 培福修慧 的場所, 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 奉釋迦牟尼佛, 是娑婆世界中 佛教 的 創始人, 佛弟子尊為 世尊、本師 等. 佛弟子 燒香禮佛 的真實意義, 在於表達對佛陀的 尊敬, 感激與懷念 世尊去染成凈, 奉獻人生, 覺悟人生, 並 教導 弟子們也能 去染成凈, 奉獻人生, 覺悟人生.

誦經 . 為的是什麼 ?
佛經, 是佛弟子修行時的 所依所靠, 護持正法, 就是 護持經典. 佛經是世尊 示下 的 信佛, 學佛, 而至 成佛 的方法.
方法無邊, 大說有 八萬四千法門, 所以佛經的 數量 和 名目 也很多. 在我們這世界裡, 比較 適用 和 通行 的, 有 華嚴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阿彌陀經, 心經 ......... 等.

方法無邊, 大說有 八萬四千法門, 所以佛經的 數量 和 名目 也很多. 在我們這世界裡, 比較 適用 和 通行 的, 有 華嚴經, 法華經,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阿彌陀經, 心經 ......... 等.
三千大千世界 . 時間空間
在佛教裡,世間就是 時間 和 空間 的合稱,「世」是 過去、現在、未來 等 三世 的時間,「間」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等 十方 的空間. 「世」是 去來今,「界」是 方位,這是 豎 說時間,橫 說空間,也就是說天地的意思,更表明天地原是 遷流變化 無常的.
世間又是 宇宙 的意思, 古往今來 的時間是「宇」;上下四方 的空間是「宙」,所以宇宙其實就是我們所賴以生存的 大環境 ── 包括時間與空間,具體的說,主要指 此方世界、他方世界 等國土世間,又叫 器世間.
求戒歸來 . 自我的期許
閣主在此以至誠之心, 向下述故事的法師 合掌頂禮三拜, 並獻上一條 潔白的哈達, “ 紮西得勒 ! ”
故事轉載, 文章來自網絡 :
雖已 剃髮染衣 而現了 出家相, 但未受戒就還不能算 嚴格 意義上的僧人, 所以身為 沙彌 的我, 幾年來就夢寐可以 早日 受戒. 此去 求戒 得以 成行 乃 因緣成就, 終可圓夢.

故事轉載, 文章來自網絡 :
雖已 剃髮染衣 而現了 出家相, 但未受戒就還不能算 嚴格 意義上的僧人, 所以身為 沙彌 的我, 幾年來就夢寐可以 早日 受戒. 此去 求戒 得以 成行 乃 因緣成就, 終可圓夢.
八風吹不動 . 陳志雲
在佛法裡有一個 名相 叫 八風, 八風又作 八法、八世風. 謂此八法,包含世間一切 所愛所憎,能煽動人心,故以 風 為喻,稱為八風. 八風是指 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八種境界之風, 前四項偏于名,後四項偏于利.
這八種境界是人生 名利、得失、盛衰、成敗 的 總和. 眾生時時刻刻都被這八風所 吹動,襲擊,甚至被 煙沒. 倘心所有主,而能安住於正法,不為愛憎所惑亂,則不為八風所能動耳 !

這八種境界是人生 名利、得失、盛衰、成敗 的 總和. 眾生時時刻刻都被這八風所 吹動,襲擊,甚至被 煙沒. 倘心所有主,而能安住於正法,不為愛憎所惑亂,則不為八風所能動耳 !
人生有七件事 . 千萬不要去做
恭誦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讀經祈願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稱)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祈願十方三世諸佛加持,令弟子 水不揚波 在讀經時,能讀到相應於現況的經文,消除業障,開啟智慧,解佛真實義,照見諸法實相,深入諸佛之智慧,趣向無上菩提,於一切眾生皆能依其根基而教化之,令一切眾生亦能趣向無上菩提,無有障礙。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稱)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僧寶 . 僧伽
訂閱:
文章 (Atom)